“声不能传于异地,留于异时,于是乎文字生。文字者,所以为意与声之迹。”文字的出现将人类带到非语言及表情的沟通时代,文明进行了一次质上的飞跃。在拥 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中,汉字的出现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开端。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,经历了不断的演变与创新,从甲骨文到篆书再到楷书,不同形式 的汉字演变着文明的进化。当汉字美形成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时候,伟大的艺术——中国书法诞生了。中国书法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,以及书体笔法、结构和章法 等书写字体,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。
早在中国古代,伟大的书法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财富。王羲之、王献之、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、赵孟頫、张旭、怀素、苏轼、黄庭坚、褚遂良、米芾等耳熟能详的名字创作了各种书体标本,将中国书法之美淋漓尽致的彰显出来。
当代书法界中,有很多书法名家在继承古人思想的同时,大胆开拓、融会贯通,给了我们全新的书法解释和艺术思想,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。尤其以沈鹏先生、欧阳中石先生和杨翰儒先生为代表的当代书法名家,更是我们研读的典范。
沈鹏先生是当代书法大家。他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自由的笔墨意趣向人们诠释书法理念。启功曾说:“仆私交沈鹏先生逾30载,观其美术评论之作,每有独到之处。”
沈鹏先生的书法艺术,取法晋人,以汉隶笔意作大草,形成别于前人的独家面目,为书法艺术开创了新的审美天地。他把求“意”、求“韵”作为审美目标,并寻找 至高的境界。“意”含有哲学意味,人们把“意”定格在意象、意气、意境、意趣等方面,它常呈现出一种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”的状态。就作品表现特征而 言,它能以抽象的书法形式,表现作者的精神境界和艺术功力,将创作主体的精神追求和艺术功力物化为审美形态;求韵,则是沈鹏先生书法作品的审美效果,是表 达其心中积蕴的难以用语言表述的艺术感觉。他的书法是在自由层面上的法度,打破陈规又极具法度,对中国古典书论的理解能切中肯綮,得中正鹄,应了石涛那句 话:“至人无法,非无法也,无法之法乃为至法。”
沈鹏的艺术续接着中国文化的传统,汲取其处世的率真自然与达观圆融,但又能独标风骨,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。汉代扬雄说:“书,心画也。”蔡邕在《书论》中 说:“书者,散也;欲书先散怀抱,任情恣性,然后书之。”这大致可视为书法本质的最初定义。沈鹏实践着这一创作思想,但作为学者,他对书法功能的认识及书 法创造的目的十分明晰,在此基础上寻找并拓宽书法艺术的审美领域。沈鹏先生以“中和”为旨,在“志气平和,不激不厉”的规范之内发挥着最大的创造性,寄奇 崛、险峻于中和、平淡,讲求形质相生,文质统一。他的草书行笔轻重顿挫随形而运,从容体现着速度的轨迹,枯实相间、笔断意连,留下的是几十年锤炼出的枯藤 老树、淡云秋山的境界之美。书作的背后是性情的流露、胸臆的抒发,体现着至深至远的精神追求。中国书法是中国美学的灵魂,意趣超迈的书法能表现出中国艺术 最具独特性的自由精神,沈鹏的书法创作印证着这一点。
欧阳中石先生我国着名学者、书法教育家,当代中国最杰出的书法家。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、博士导师、全国政协委员。由于欧阳中石教授在书法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,被授予中宣部设立的中国书法最高奖,中国书法教育特别贡献奖“兰亭奖”。
渊博的知识、豁达的胸怀、严谨的治学之道,这些特质将欧阳中石先生在总结出书法教育真谛的同时,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形态。他认为,探索必须站在历史的高 峰,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,必须注重人格的培养,注重道的追求,注重审美品格的塑造。把别人的变成我们自己的,这是艺术创作的真理。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正是 建立在丰厚的中国文化的基础上,学古师今。行书以“三王”(王珣、王羲之、王献之)为宗,楷书以欧阳询和六朝墓志为基,草书以王右军、孙虔礼为宗,亦得益 于黄山谷、祝枝山点法,篆书以三代吉金、诏版权量为宗,隶书多取法于汉碑,尤收益于《张迁》;今人则师法于武岩法师、吴玉如先生,博采众长自成一体,妍美 流便、形态丰富、力度豪逸,机杼独出,最终形成了“中石体”。
欧阳中石先生讲究才能全能,就是要通过“学”这个字,把别人的作为自己的,变成自己的。搞这门艺术,搞这门学问,我们应当有一个胸怀,把大家的变成自己 的,融会百家。他认为书法创作应该以书焕采,焕发出神采。以书焕采,用书的办法,使这个字焕发出它的神采,赋以生机,使它有了勃勃的生机,将书法艺术写活 并赋有劲道。
书法创作特别强调内容、内涵。欧阳中石先生更加强调文化,强调加强国学的学习,加强了文化的各个方面的学问,他将书法看成一门有着深厚内涵的学问,不简单地看做一个艺术。他认为在艺术上,写字是一辈子的事,路子只要正了,就一定会走好。
中石先生多次论断:“书法不仅是书写汉字的艺术,更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。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。汉文是这些晶体所组成的各种形式的串珠。中国书法则是 展现出来的有光有色、有声有节、有疾有徐、有理有情、琳琳琅琅、绚丽多彩、动人心弦的光环,国之瑰宝,不扬自显,循此以近,其光自彰。”
杨翰儒先生是我国着名书法家、教授、学者。他多年从事书学教育和艺术研究工作,曾任西安大学教授,浙江大学教授,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
杨翰儒先生经常说自己就是一个书呆子和写毛笔字的痴情汉。他早年出身在安徽临泉一个艺术世家。由于受到母亲的影响,六岁起就在母亲督导下苦学书法,一练就 是五十光栽。时至今日,已过六旬的先生还保持着习字练字的习惯。无帖不临,无碑不摹,形成了先生深厚书法根基。从他的书法作品中,可以看到王羲之的行云流 水,黄庭坚的点线结合,张旭的狂放豪迈,怀素的圆劲有力,褚遂良的笔意华美,欧阳询的严谨法度。探求古人影子的同时,又看不出到底是哪家之风。在仔细参详 先生的作品,在配以先生的书法理解,忽发现杨翰儒先生的作品中随有各古代大家之行,并无其中某位之魂。是另一种升华的体现。他的隶书作品拙朴中带有形式的 灵动,笔画粗中有细,细中环粗,展现了一种浑厚流畅之美。随时魏隶之风,不失行云之美。他的行书笔法连绵,但又不失铿锵硬朗之美感,“墨到浓时已苍劲,点 线穿梭笔锋间”。特别是先生的篆书,区别于古人的大篆、小篆很多,能感觉到强烈的流畅之美感,将死板独立的篆书,书写得流畅至极,古今少有。最让人叫绝的 是杨翰儒先生可以用不同书体任意书写各种诗文名句,而且并不事先构思,无论多大纸张,文章多少,即落笔成兵,布局在书写过程中已悄然呈现,让广大书法爱好 者拍案惊奇!
沈鹏先生具有强烈的书法文化意境,欧阳中石先生具备多方面的国学思想和理论,那么杨翰儒先生是结合了两位书法家的综合之处。在自己苦练书法艺术的同时,他 担任了西安大学教授,浙江大学教授等职务。为大力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做出巨大贡献。杨翰儒先生虽然先后获得国家各项荣誉,但他一直本着取百家之长,弥一己之 短,在尊遁古人的基础上,做到了推陈出新,进的去出的来,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东西的理念,把真书绝学奉献于当代、留传于后世。他从不吝惜自己的精力,有人劝 他物以稀为贵,让他减少自己的艺术创作,但作为一个对书法艺术的崇高追求者,他这颗创作的心无法停歇。杨翰儒先生表示他最大的梦想是让全中国“家家屏障书 题遍”!
先生曾随中国对外艺术交流团体出访过十多国家进行书艺交流,也曾率中国书法名家代表团到全国各地采风交流,并在国家的重要场馆为领导或学术界同行表演书 法,但他从来都是谦谨待人,对所以人都是敞开的。现在先生每日非常忙碌,没有一天不被人邀请去全国各地讲学作书题字。但他不管多忙,都会留出他那五十载没 有间断过的练字习惯。“喜逢盛世大展鸿图是我的心愿,我意在有生之年拼命努力挖空心思,创新出最新最美的作品,奉献于社会和民族。”杨翰儒先生的心愿震撼 着我们,愿先生心随心愿,留下历史的足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