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《清供图》)
《清供图》
轴,纸本设色,134×33cm,题:“荣轩仁兄雅正,时壬戌同居京师,此画前七月为君制,今冬方题名也,白石赠。钤“白石翁”(白)“老齐”(朱文)印。作于1922年(壬戌,60岁)。
此图画一壶,一杯,一小瓶,瓶里插的不是梅花,而是鸡毛掸子和痒痒挠。古近人画茶壶酒杯者多矣,画鸡毛掸子和痒痒挠却未曾见过,而把它们作为清供的 对象,更是白石老人的独创。我在《齐白石》一书中说过,齐白石作品的最特点之一是描绘和表现他的“经验世界”、他看到、经历过的一切,以及他所熟悉的生活 对象。我把它们分为九大类,其中“工具什物类”计有30余种,还没把鸡毛掸子和痒痒挠算进来。白石老人是一个罕见的天才,也是一个极普通的人。能把鸡毛掸 子和痒痒挠这类普通生活用具作为大写意绘画的主题,充分体现了他的平民特质,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厚感情,其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也由此而来。此幅主要用没骨 法,茶壶与杯子用赭石与朱红,瓶用花青,掸子用赭墨,且都是以色当墨,笔笔写出,笔意简洁而浑厚。痒痒挠和掸子杆用白描勾画,恰与没骨法形成笔线与墨 (色)晕的对比。整个作品造意别致,骨肉匀停,有笔墨有色彩,堪称杰构。
(《雨后烟云》)
《雨后烟云》
轴,纸本水墨,141×40cm,题:“雨后烟云,寄萍堂老人造”。钤“老白”(文)印。无年款。
从笔墨风格看,约作于30年代初。1931年,齐白石为四川王治园画的《山水十二屏》(见《齐白石全集》第3卷),有一幅“雨后云山”,结构与此图 不同,但画法与题字颇有相近处,应属于同一时期之作。以臥笔横点的方法云山,在画史上称作“米氏云山”或“米点山水”,是宋代画家米元章、米友仁父子开创 的。所见齐白石最早的“米点山水”,作于20年代前期,至30年代屡有所作。这一幅《雨后烟云》,场景由近而远、由低而高次第展开,即近景树木、平地、屋 舍、再平地、再树木、山岭,直至云层,结构单纯,意象鲜明。在画法上,大片泼墨与墨笔勾点交错使用,墨色浓重而不凝滞,水份充足但能看到笔势,还笼罩着明 亮的光感。齐白石的“衰年变法”,把大写意花鸟的笔墨用于山水画,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大写意山水,此图即典型之一。